Home
![]() |
邵宇 国富还是民富(一):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


从年增速看,居民净资产增速的波动幅度大于同期名义GDP增速。2005年至2012年,名义GDP增速波动的上限为22.88%,下限为8.55%,而同期居民净资产增速波动的上限为27.25%,下限为6.31%(图8)。
1)从居民持有分部门资产来看,对企业资产的增速较快。2004-2012年,居民对企业资产由2004年的6.14万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2年的35.70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5.79%,略低于对政府机构持有资产年均26.40%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第三位对金融机构持有资产的20.11%的增长速度(图11)。
值得注意的是,2010-2012年居民对企业资产增速分别为29.07%、20.58%、9.82%(图12),连续三年回落,说明居民对企业投资意愿逐年下降,但由于前几年增速很高,2005-2012年居民对企业资产增速仍居第二位。增速居第一位的是居民对政府资产,主要是由于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积金基数较低且增速较快,预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一部分资产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格局。
2)从资产结构大类来看,居民实物资产在居民总资产中的占比存在下降趋势。2004-2012年,中国居民实物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从68.39%下降到59.69%,下降了8.70个百分点,中国居民实物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保持着持续小幅度下降的态势(图13)。
居民金融资产由2004年的22.4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2年的106.09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1.41%,实物资产由2004年的48.62万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2年的157.07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5.79%,尽管同期中国房屋价格持续上涨,但居民金融资产年均增长速度仍然高于同期实物资产年均增长速度,除2005年和2009年以外,其他年份金融资产增速均高于实物资产增速,在2010年至2012年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图14),导致居民实物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逐渐下降。
从居民实物资产增速、金融资产增速和M2增速对比来看,2009年以来两者均与M2增长趋势保持了一致,而实物资产的增速均低于M2增速,2009年金融资产增速与M2增速大致持平,2010年至2012年,金融资产增速均高于M2增速(图15、图16)。
2007年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实物资产增速和金融资产增速均出现了大幅波动,实物资产波动幅度更大,而同期M2增速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输入型的边际价格冲击对存量调整影响较大(图15、图16)。
3)从资产结构细分类别看,居民持有资产的集中程度较高。其中,个人持有的住房资产(包括城镇住房和农村住房)、银行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存款及其它存款)、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专业合作社股本投资以及占居民持有资产总额的绝大多数比例。2004年至2012年,以上几类资产一直占居民持有资产总额的80%以上。其中,居民持有的住房资产占居民持有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存在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61.79%下降到2012年的55.20%,总体一直保持在55%以上;商业银行存款总额占居民资产总额的比例总体来讲略有下降,从2004年的16.82%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15.16%左右;居民持有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专业合作社股本占居民全部资产的比例则持续上升,由2004年的7.48%上升至2012年的12.25%。(图17)
居民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及债券资产占比较小。2004-2012年,居民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值占居民持有资产总额的比例不高,一直保持在4%以下,由于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至2012年这一比例更是由2007年高峰时的3.96%降低到1.75%(图18),从居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价值总额占居民资产总额比例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居民配置股票空间仍然很大。
此外,由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居民持有的股票资产总额在年度间出现过负增长,并且波动幅度很大(图19)。
居民配置的债权资产占比则更少。2004-2012年,居民持有债券(全部为国债)占居民持有资产总额的比例在最高年份还不到1.16口,这与中国巨额的债券存量形成鲜明对比。至2012年底,中央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总量为26.24万亿元人民币,而同期中国居民对债券的持有量仅为3040亿元,占同期托管债券存量的比例仅为1.16口。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居民配置股票和债券资产的替代效应明显,2007年股票资产增速大幅上升至249.67%,债券资产增速下降至-27.84%;2008年股票资产增速下滑至-59.17%,债券资产增速大幅上升至166.47%(图20、图21)。
从一个长周期的居民金融资产的大类配置来看,由现金和存款向其他金融资产转移的趋势表现的尤为明显,现金占金融资产之比由2004年的7.93%下降为2012年4.28%,同期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由18.43%、34.77%下降为14.92%、23.37%,其他金融资产占比则由38.88%上升为57.44%(图23),从结构上来看,活期存款转移速度较慢,目前在居民金融资产中占比仍然较高,一方面说明居民货币需求的交易性和预防性动机较强,另一方面说明市场缺乏提供给居民的流动性较好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随着利率市场化导致市场利率中枢上移和货币市场基金的逐步推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会有所改观。
5)、居民负债总额增长较快,年均增幅超过同期居民总资产和M2增长幅度。2004-2012年,居民负债总额由2004年的2.9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2年的16.14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3.70%,同期M2和居民总资产的增速分别为18.00%、17.77%(图24)。主要是由于居民负债基数较低且近几年负债增速较快造成的,居民总体资产负债率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下一篇,我们就此展开几个经济体的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对比研究。